【一、】
1952年快到11月时,忙个不停的毛主席坐上了特别火车,从北京出发去河南看看情况。
火车刚一启动,毛主席就叫人取来河南的地图,然后皱着眉,仔细地看了起来。
主席特别关注河南,是因为最近河南省委交上来一份报告,里面提到开封当省会不太合适了,希望能换个地方。
开封也叫汴梁,是个很有名的“八朝老城”,它最早在夏朝时就已经开始建都了。
公元960年,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,并把都城定在了开封,从那以后,这座老城就迎来了它最耀眼的时光。
《宋史地理志》里写了,开封那时候人口特别多,有一百五十万呢,它是世界上最热闹的大城市,没哪个能比得上。
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创作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生动描绘了当时开封的热闹景象,各地的人们和物品都汇聚于此,真是四通八达、繁华至极。
在这看似热闹非凡、美好如画的背后,开封其实一直隐藏着一个大问题。
这个让人担忧的问题,就像是悬在开封头上的一把利剑,那就是黄河。
从仁宗那时候起,每年朝廷都会花大力气,动用好多人和东西去整治黄河,可结果却没多大改善。
治理黄河陷入了“河水泛滥——封堵决口——加固堤岸——再次泛滥”的不断重复困境。
每当黄河大坝溃堤,大量洪水就会涌入开封城,好几个月都排不出去。
为了搞定这事儿,北宋的皇帝和大臣们光说不练,琢磨出了个“三次改道黄河”的笨办法。
这次不合常理的疯狂举动让黄河泛滥成灾,结果不但使北宋走向了末日,还给后代留下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。
历史资料显示,从公元1180年到1944年这764年里,黄河在开封周边泛滥了338个地方,开封城里也被大水淹了差不多七八回。
每次发大水,开封城里就会积下好多泥沙。
这不仅使得邻近的黄河变成了悬河,还使得开封变成了“叠层城”。
研究显示,现在咱们眼前的开封城底下,其实还埋着“六座古城”。
这些古城从浅到深分别是:埋在地下3米左右的是清代开封城,再往下5米是明代开封城,大约10米深的地方是北宋时期的汴京城,到了12米以下是唐朝的汴州城,而最底下的是很久以前的魏国大梁城。
近些年来,黄河的河底越淤越高,导致开封周边地区的水灾变得越来越严重。
1938年,老蒋政府把花园口给挖开了,这一挖可好,好几辈人的心血都白费了,开封城也因此变得更加危险。
新中国成立后,当地政府给黄河河堤加了固,让开封暂时少了些水灾的烦恼。
可关键问题一直还摆在那儿,没得到解决。
另外,开封这地方的交通不太方便,而且它周围也没啥能挖的矿产资源。
要是还让开封当河南的省会,说不定以后会拖慢河南整个的经济进步。
毛主席赞同河南省委的看法,觉得换个省会城市挺有必要的。
可到底要把新的省会选在哪儿才更妥当呢?
【二、】
不了解情况就别乱说话,为了早点决定这事儿,毛主席打算亲自去黄河边上瞧一瞧。
毛主席的火车一到河南,天上就飘起了大片大片的雪花,这让毛主席特别高兴,他还打趣说,连天都在热烈欢迎他们呢。
稍微歇了一会儿,毛主席就见了河南省委的几位同志,跟他们聊了聊,问问他们的看法。
在河南,有两个城市可能被选为省会,一个是历史悠久的“十三朝古都”洛阳,另一个是不太出名的郑州。
大体上看,赞同洛阳成为新省会的人明显更多一些。
专家们是怎么看的呢?
听到主席的提问,河南省交通厅的头儿李明轩和几位专家互相瞅了瞅,接着从手里抽出一份早就备好的地图来。
郑州的地形比开封要高些,离黄河主流也挺远,就算黄河发大水,郑州受到的影响也不会太大,因此我觉得郑州当新省会挺合适。
“讲讲你的想法。”毛主席边说边站起身,走到地图前认真看了起来。
李明轩的想法挺直接的,他觉得洛阳古城里老建筑太多了,这样以后城市想要好好规划和发展都挺难的。
再者,洛阳跟开封似的,交通不太方便,资源也不算丰富,经济发展上有些天生的短板。
比起“大城市”洛阳,郑州就像是一块空地,设计师们可以在这儿随心所欲地规划,打造出理想的蓝图。
另外,郑州的交通真的很方便,早在1905年就有了卢汉铁路,1912年平汉铁路也在这里建成,两条铁路在郑州交叉,就像一个大大的十字路口,让这里成了一个重要的交通中心。
交通变得方便了,郑州以后肯定会发展得飞快。
听完李明轩的讲述,毛主席满意地点了点头。
他其实早就对郑州很有好感,毕竟郑州位于开封和洛阳的中间,就像是豫东平原的一个重要关卡。
往东能到徐州,往南可达武汉,而且离太行山也挺近的,所以从战略位置上看,它比开封和洛阳更有优势。
抗战那会儿,八路军选在郑州设办事处,主要是因为郑州这地方地理位置特别好。
大家看到主席对郑州颇为青睐,就有不少同志提议,干脆当场把这事儿给敲定了。
毛主席听了后轻轻摆了摆手,说不能光在嘴上说,得亲自到现场走一走瞧一瞧。
走访期间,省委的同事们跟毛主席分享了个大喜讯,说是在荥阳、新密这些地方,找到了好多煤矿,以后郑州的煤炭需求就不愁啦。
下午,毛主席和河南省委的陪同人员一起爬上了邙山,认真瞧了瞧黄河的状况。
经过多次确认黄河洪水对郑州影响不大后,毛主席的表情终于舒缓开来。
回城途中,毛主席特地吩咐车队拐去花园口,亲自看了看黄泛区的真实状况。
望着还是湿漉漉的河床,毛主席本来舒展的眉头突然紧锁起来,过了好大一会儿,他才认真地开口说:
水是农田的根基,咱们得把水利建设好,坚决不让过去那些灾难重演。
毛主席了解了实际情况后,一回北京就立马点头答应了河南省委的提议,让省会从开封搬到郑州去。
【三、】
省会搬家可不是简单地把几个政府部门移到新地方,这事儿牵动着两个城市的众多方面,一点都不能大意。
为了让省会搬迁工作顺顺当当,毛主席连续开了好几场会,还特别请了苏联的专家来协助规划新城市。
河南人多地广,粮食产量也大,这事儿要是处理不好,毛主席连觉都睡不踏实。
1953年大年初三,毛主席春节还没过完,就顶着风雪,又坐车赶到河南郑州,去看看省会搬家的事儿进展得咋样了。
附近的乡亲们一听说毛主席到了,冒着大雪就跑来相见,这让毛主席心里暖洋洋的。
听说有个老大爷的菜园子要被征用时,他特别跟现场的工作人员说,得把赔偿的事情办妥了,不能让乡亲们受损失。
老爷爷听到这话赶紧摇头,一个劲地说:“建新省会是件重要又好的事情,就算房子要被拆掉,咱们也得全力支持。”
见到老百姓这么赞成把省会挪个地方,毛主席开心地笑了。
在领导的重视下,河南省政府仅用不到一年的功夫,就把新省会的大致建设方案给定下来了。
1954年春季,郑州开始大兴建设,整个城市变得热火朝天,到处都是忙碌的施工现场。
因为大型器械不够用,建筑材料也缺得厉害,所以省会城市的建设一开始就比计划慢了不少。
这事儿可把管工程的朋友们急得不轻。
一听到消息,省委立马派人去帮忙解决,协调了洛阳和其他周边城市,送来了好多砖瓦水泥这些盖房子的材料。
拿到建材后,工人们牺牲了休息时间,整天泡在工地上加班,就这样一点点地把耽误的工程进度给追了回来。
为了让政府工作不受打扰,省委决定让各单位慢慢搬家,楼建好一栋就搬一个单位进去,而且尽量都安排在晚上去搬。
1954年10月30日,河南省委省政府带着还没搬完家的政府部门和群众组织,一起坐着火车从开封搬到了郑州。
这就是说,以前河南省会是开封,但现在郑州已经接替它,成了新的省会。
单位迁到这里后,新省会就开始着重发展交通和工业建设了。
1957年,郑州火车站进行了大范围的扩建工程,一下子多了十多条铁轨,慢慢有了像“米”字一样的铁路网布局。
“致富秘诀在于路通畅”,郑州因交通便利而商机满满。
短短一年内,郑州就迎来了十多家大企业的入驻,这让郑州的经济迅速提速。
现在啊,郑州已经是中原这块地方上最有分量的城市了。
2024年,这个地方的经济总量涨到了14532.1亿元,在全国能排到第十六名,还是中部城市里最拔尖的。
这七十多年来,郑州的进步可真够快的,让人看了真高兴。
河南能有今天的成就,全靠全省老百姓的拼搏和汗水,还有毛主席的关心以及好政策的帮忙。
看看新中国的过往岁月,不难发现,毛主席当年的好多规划,到现在还起着大作用呢。
天才战略家的视野,普通人真的很难达到那个高度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配资公司查询.亚金配资.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